色彩对视觉有刺激作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设计的视觉冲击力的主要体现吧。人的视觉对于色彩的特殊敏感性,决定了色彩设计在包装视觉传达中的重要价值。
纵观我国高校色彩设计教学,目前讲授的都是美国色彩学家、教育家、美术家蒙塞尔(A.H、Maunsel1) 的色相环心理5原色,既红、黄、绿、蓝、紫加上他们的中间色相成为橙、黄绿、蓝绿、蓝紫、红紫l0色相,再把每一色相分为l0等分色相总和为100的色相环、色立体的配色方法。传授的是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奥斯特瓦德(Wilhelm Frledrlch Ostwald)以赫林生理4原色黄、蓝、红、绿与两色中间色相加为橙、蓝绿、紫、黄绿4色相合为八色相,每一色再分为3色相成为24色相的色相环、色立体的学习方法。由于蒙塞尔与奥斯特瓦德的色彩理论比较繁复,教学收到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当前的色彩构成书籍对于色环的标注说法不一,有的学生学习了很长时间色彩构成,谈及起色彩来还是一头雾水,用到设计中有时更是无所适从。因此,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任务就是尽快地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适应学生快速掌握的设计色彩的教学方法,以适应飞速发展的艺术设计教学任务。根据多年的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本人对讲授的设计色彩进行了整合,就是从色彩认识的原点出发,充分分析了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Newton)Et]通过三棱镜的实验,分解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证明了太阳光包括了整个光谱,而我们看到的物体颜色则是物体表面对于太阳光线的反射的原理。深入探索实践了德国包豪斯教育家琼斯伊登(Johnes It.ten)根据牛顿(Newton)光谱研究的色系表,既从色彩的原点出发,以12色环为基础,总结并绘制出色彩的3原色红、黄、蓝第1次混出3个中间色橙、绿、紫等6色,再第2次混出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红紫等6色组成的l2色相环图 ]。对当前比较混乱的色环角度标注方法进行了整合,总结出按照12色相环图表进行5。、30。、60。、90。、120~,180。成倍数划分角度的新的可快速记忆的配色方法图。为了与其他色彩构成书籍不发生冲突,确定了此图左右20。可归为其中一种配色类型的界定。通过图表的规范设计,从图中可以找寻到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各种配色方法。色相环中两个三角形为3原色与3间色,其他为整合后配色角度的标注(见图1)。
从认识色彩的原点,到l2色环图,再到按成倍数划分配色角度图,从中提供了简洁易懂的掌握色彩配色规律的依据。色彩设计教学与包装设计的长期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学习设计色彩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的问题。从以下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总结分析,可以证明色环图的功用所在。
1 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确的差别时称为色彩对比关系。这里按成倍数划分配色角度的l2色环图主要解决色相对比问题。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名称,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也是色彩特征的主体因素。以色相为主的配色,一般以色相环为依据,按照色彩在色相环上的位置所成的角度,可分为:
(1)同种色5。,如单色相红加黑、白、灰为肤色、土红、暗红等各单色相的配色时应拉大明度色阶;
(2)邻近色30。,如红、红紫、紫、蓝紫、蓝、蓝绿、绿、黄绿、黄、黄橙、橙、红橙相邻两色之间的配色时应突出明度对比;
(3)类似色6o。,红、橙、黄、绿、蓝、紫的2色之间的秩序配色时应突出明度对比;
(4)中差色9o。,红、黄橙、绿、蓝紫两色同的秩序配色;要注意明度、纯度的变化;
(5)对比色120。,红、黄、蓝的配色,橙、绿、紫的配色,要注意纯度变化;
(6)互补色180。,红、绿配色,蓝、橙配色,黄、紫配色,要注意纯度及面积的变化 J。
为了与其他色彩书籍不发生冲突在以上(2)~(6)5种类型的构成色环角度前后可扩展20。归为此类配色。总之两色所成角度愈小,色彩的共性愈大,反之两色所成角度愈大,色彩的对比性愈强,调和性愈弱。
在色彩的组合与配置中,对比与调和是普遍现象,两者之间存在着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的关系。在配色构成的色相、明度、纯度3个因素中,凡是有2个因素类似与接近,就可得到调和的效果;凡是一个因素类似与接近,而其他两个因素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则可得到有一定变化的调和;如3个因素都缺少共性,那么配色是很难取得调和的。应利用色彩3要素间的强弱变化关系,自然而巧妙地取得色彩的调和。
2.1 同一调和构成
在强烈刺激的对比双方或多方都混入黑、白、灰;混入同一原色或同一间色;双方互混;双方共同点缀同一色彩或者双方互为点缀;对比双方或多方用无彩色黑、白、灰或光泽色金银及同一深浅色线加以勾勒,使之既互相连贯又互相隔离而达到统一
2.2 类似调和构成
明度、色相、纯度类似调和;凡是在此色环上相距只有2—3阶段的色彩组合,如5。、30。、6o。配色,其明度、色相、纯度还是含白量、含黑量、含色量的均能类似调和。
2.3 秩序调和构成
明度、色相、纯度秩序调和;补色、对比色秩序调和,补色、对比色互混、补色对分别加白、加灰、加黑使之形成秩序调和,所分的等级越多调和感越强。
2.4 互补色调和构成
在强烈刺激的补色对比双方扩大其中一色的面积,以占有75% 优势的量以获得调和;用分离补色的配色方法使之调和;互补的双方改变其中一色的明度、纯度取得调和;互补色双方渐变、互混、间隔都可达到调和。
2.5 主面积调和构成
主面积达到75% ,画面会构成以主面积为基础的主色调,可以达到调和的效果。
眼睛需要全色相,7色光、3原色、黑、白、灰、互补色都是全色相,互补色调和如果处理好了,其他色彩之间的调和关系就会迎刃而解了。
3 包装设计的色调确定
色调在设计色彩学中是指一个色彩整体构成倾向的总概念,即一件包装设计作品中全部色彩所组成的总的色彩效果,是一个色彩组合与其他色彩组合相区别的体现。构成一幅主色调的画面一般主导色约占75% ,衬托色约占20% ,点缀色约占5% 。
3.1 色调的类型
色调形成是由色相、明度、纯度、冷暖、面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主要因素起主导作用,就可称为某种色调。
鲜明色调:华丽、鲜艳,多用于运动用品、玩具、食品包装;强烈色调:较鲜明色调,略带浊味,用于多种包装;
暗色调:较深色调暗重、稳定、深沉多为传统产品包装设计采用;
灰色调:含蓄、细腻,可为多种包装设计采用;
浅色调:间于粉、明色调之间,朦胧微妙,多用于化妆品、食品包装;
粉色调:含有较多的粉色,柔和、纤细,多用于儿童用品、内衣、卫生用品包装;
白色调:清朗、透明,具有现代感,几乎可用于任何包装设计;
暖色调:较热烈具有食欲感,多用于食品包装;
冷色调:灵境、稳重多用于高科技商品包装。
包装设计中选好色调对于商品的促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色调的构成方法
色调的构成瘦从诸色块的构成关系角度出发,抓住色彩节奏与韵律,巧妙有机地调度,各种色彩,按照一定的层次与比例,有秩序有节奏地彼此相互连结、相互依存、相互呼应,从而构成和谐的色彩整体,而多样与统一仍是色块处理、色调构成的基本法则。 ’
色调构成应根据内容、图形、效果,分色彩的主次关系,即主导色、衬托色、点缀色。
(1)主导色。占画面面积75%左右。高纯度的色相十分抢眼,视觉诱惑力强易成为主导色;面积大的色块充满空间,视觉效应性大易成为主导色;主体形象的色彩有视觉的特殊吸引力。易成为主导色;中心位置的色彩影响整个色彩的构成,也易成为主导色。
(2)衬托色。占画面面积20%左右。色彩的衬托主要依赖于各种形式的对比,主要形式有:明暗衬托— —用较大面积的亮色(或暗色)与较小部分的暗色(或亮色)进行对比;冷暖衬托——用较大面积的冷色(或暖色)与较小部分的暖色(或冷色)进行对比;灰艳衬托——用较大面积的灰色(或艳色)与较小部分的艳色(或灰色)进行对比;繁简衬托—— 用较繁杂的色(或简洁的色)与简洁的色(或繁杂的色)进行对比。
(3)点缀色。占画面面积5%左右。点缀色具有醒目、活跃、生动的特点,在构成中。平中求奇 、 锦上添花 ,瘦注意其位置与面积关系,可在暗色(或明色)中点缀明色(或暗色);冷色(或暖色)中点缀暖色(或冷色);灰色(或艳色)中点缀艳色(或灰色)。
主导色、衬托色、点缀色是互相对比与依赖而出现的,它们与面积的关系是灵活与丰富多变的,有十分微妙的转换性,与神奇的动态过程 。$分页符$
4 包装色彩的视觉与功能性
色彩的视觉性效果,要求达到功能与形式的内在统一,在两者有机融合的条件下,将商品性内容与销售策略巧妙地以色彩展示出来。
4.1 识别性
包装的色彩计划实施应配合企业识别系统或品牌识别系统的色彩计划,成为决定竞争品牌彼此差异性的重要因素,如使消费者提高色彩识别能力与巩固记忆力。在世界名牌胶卷中,柯达的黄色、富士的绿色、柯尼卡的蓝色、三菱的红色等,均是利用色彩来扩大彼此的差异,增进了各自独特的视觉作用。塑造强烈的诱目性与辨认性,利用色彩的识别性,进行明确差异化的包装设计,可强化产品特性 。
4.2 形象色
对于某些商品,几乎是一看到包装的色彩,便知道是什么产品,这是因为使用了形象色作为包装的主色调。形象色主要用于食品和饮料一类的包装中,如桔子汁、咖啡茶等的包装,有较强的直观性,便于选购商品。包装色彩与商品内容及品质性格有着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各类产品都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根深蒂固的 概念色 、 惯用色 与 想象色 ,色彩的形象化就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品内容的判定。
4.3 象征色
色彩的个性与产品及企业的特点能够相通,并借助人们的观念、认识和共同的心理联想所能理解的颜色,运用包装和企业形象(标志)的设计,这类颜色称为象征色。特殊的商品需以特定的色彩加以标识,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起着保护商品、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功能。
如以不同的色区别不同种类产品系列包装:洗发膏的中性、浓性、淡性分别以粉紫、粉红、粉绿3色区别化学成分或功效,护肤品有适用于中性、油性、干性皮肤的差异,也应用不同色彩作相应标示色,但在面积形状位置上应加以规范化。
4.4 知觉性
包装设计的色彩必须依据色彩学规律及各种调查资料,求取符合明视性、诱目性、易读性、嗜好性、趣味性等生理知觉条件的色彩。具有独特性、差异性的色彩效果使包装在品牌竞争与多样化的展示中脱颖而出。以严谨的色彩设计,区别不同内容的产品。如利用包装图案的同时并列,制造波浪形的连续图案,以达到强烈的视觉效果。如罐装碳酸饮料的色彩设计,从形象尺度表中可发现偏向于柔和的配色居多,尤其以青、绿、蓝的凉爽色调更易将饮料清凉解渴的特性显现出来,而采用红、橙等暖色系的包装,主要作用就在于强调视觉的差异性,以迎合消费者的色彩习性和心理,增强视觉冲击力,促进购买力。
4.5 整体性
包装设计效果的好坏,最终是由色彩来体现的。首先要处理好单个包装的整体关系,应注意4个乃至6个面的连续展示效果,以及远近距离上的视觉效果。还要考虑 商品的货架冲击力一造成与众不同 印象。
4.6 商品性
在人们的印象中,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色彩形象,这一点。在色彩名称中即有典型性的反映,如:以水果命名的——桔子柑桔色,李子紫,桃红,苹果绿,葡萄紫,柠檬黄等;以植物命名的— —咖啡色,茶色,豆沙色,柳绿色,嫩草色,玫瑰红,郁金色,花青等;以禽兽命名的——鹦鹉色,黄莺色、银鼠色、鼠灰色等;以金属矿物命名的——铁锈红,银灰,煤黑,金黄,紫铜色,青铜色,铜绿色,宝石蓝,石绿,石青,钴蓝等;其他——天蓝,海蓝,肤色等;天然品的色彩也是如此,各种工业制品,也是类似情况的。
4.7 大类商品的习惯色调
机电产:讲求科学,实用与效益。多用稳重、沉静、朴实的色调,稍加有活力的纯色,如用红,黑,蓝色,给人以坚定耐用的感觉。
服装:讲求时式与适合,除大路货和童装外,均取高雅的含灰色调。男性,显示活力强,有气魄,粗犷有力;女性,则取和谐,柔和的色调,烘衬温柔的女性美。
食品:安全、天然与营养,多用咖啡、红、橙、黄、黄绿等暖色系列。
化妆品:护肤美容,多用高明度的素雅色调。如淡红、淡黄、淡蓝、淡绿、淡紫、淡灰等,看到淡淡的桃红色,给人以健康,优雅与清香感。
玩具:兴趣与活泼感,多用鲜艳活泼的原色、间色、补色、对比色调。
药品:安全与健康,多取中性系列,偏冷色调,给人以安宁不躁之感;蓝色,银色,给人以安全感;浅红,金红色,给人以元气、阳气、健康与活力的感受。
旅游、航行:愉快、安适,多用中性系列。蓝、绿色调给人以安全、恬静的舒适感,暖色则给人以温暖、愉快的感觉等等。¨j商品的习惯用色,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
(1)体现商品本身的性能、用途和色彩;
(2)买家对商品的使用考虑与色彩感受。商品的色彩倾向性,就是这两者的恰当综合——即符合商品本身的性能,色调,更能促进社会对商品的好感与认识。这就是要求设计家要在熟悉产品与消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色彩的感情,从中找出恰当的色彩语言。习惯色还只是。共性色”一定要在同中求异,突出具体某一商品的个性,还需找到最为适合的 个性色与个性化的色调。
4.8 特异性
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包装色彩的应用,一是要迅速传递产品信息,二是要防止市场上的信息干扰。为此,在包装设计中,有时为了 货架冲击力”可运用不合常理的特异手法,以期待成为竞争的优胜者。从而引起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并得以排除其它信息扰。在今后的包装设计中,仍不可低估流行色的作用。
包装 设计中的色彩问题不是简单的装饰和美化,更不是以所谓艺术手段施加于对象便可以成为完美的设计色彩。设计色彩的实质在于设计载体与审美的结合。在设计中,功能与审美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色彩在其中已经不再具备独立的艺术风格,它只是在实用价值中体现审美作用 。”
5 结语
包装设计之前应作色彩整体规划,从企业标准色、商品的功能、市场同类商品的竞争色彩,本商品独具魅力的特色及计划所达目的性出发,以色彩审美规律的运用贯穿始终,在用理性来控制色彩效果的同时,不忽视色彩的感性认知经验,根据设计者个人的审美经验,所产生的色彩感觉对设计作出解释,最终达到配色的完美。